昌隆盛世
大唐王朝,中国封建社会史上胸襟最为博大宽广的时代,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最为“国际化”的时代。
作为华夏子孙的我们,无不对这一昌隆盛世抱有无限的憧憬,而丝绸之路也随着唐朝的昌盛而在各个方面攀上了辉煌的顶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使得中国成了四海瞩目的焦点。无数使臣、商旅与留学生纷至沓来,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便是通过丝绸之路的重重艰险,来膜拜大唐的国都,世界的中心——长安。
|
|
|
|
唐代物品1 |
|
唐代物品2 |
|
无垠疆土
大唐的强悍,有无数捍卫领土和尊严、令炎黄子孙为之自豪的大小战争为之做证。太宗李世民,令大将李靖出击,扫除了屡次三番威胁丝绸之路的吐谷浑部落,穷追余寇两千余里,直打到今新疆境内,方才作罢。此后,唐与西突厥在西域进行了反复争夺,先后派大将侯君集、阿史那社尔(唐太宗重用的突厥族将领)西征,重新夺回了已经失去六百余年的疆土。公元647年,唐大将苏定方指挥的远征军在伊丽水(今新疆伊犁河)、碎叶水(今哈萨克斯坦境内吹河)两次大败西突厥可汗沙钵略,追兵直临石国(今乌孜别克斯坦塔什干),迫使石国俘虏并交出了沙钵略。自此,唐帝国在这辽阔的大地上设置郡县进行有效管理,原本已经在中外交流中占重要地位的丝绸之路,于是更加畅通无阻。
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再次巩固和加强了对西北的统治,使大唐不仅直接控制了塔里木盆地,更成为天山以北、葱岭以西诸国的宗主国。而此时的丝绸之路,随着疆土的扩充,在路程上已经明显区别于其先人的足迹。“南道”仍称为“南通”,路线没有大规模变更;原来的“北道”,已变为“中道”。这两条道路在越过帕米尔高原后,向西达波斯湾,向南抵印度洋。除此之外,还增加了三条,首先是新“北道”:从玉门关西北绕过白龙堆沙漠,经过高昌抵达龟兹,再经过疏勒、大宛,抵达波斯、拂林(唐代对东罗马帝国的称呼),最后抵达地中海。然后一路由龟兹经姑墨、温宿、勃达岭(今别迭里山口)、热海(今伊塞克湖),到达碎叶(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亚马克附近)和怛逻斯(哈萨克斯坦东南部江布尔);第三路出庭外(今吉木萨尔北)、经过青海军(今沙湾束)、黑水守捉(今乌苏)、弓月城(今霍城),到达碎叶和怛逻斯。这两路在怛逻斯会合之后再向西行,可以达西海,向南则可以达石国(塔什干)和康国(撤马尔罕),直通波斯大食,真正连接西方,征服四海!
|
|
|
|
唐代物品3 |
|
唐代物品4 |
|
经济枢纽
盛唐时期的丝绸之路,依然是支持中外经济交流的中流砥柱。
这个时候从丝绸之路传来的西方货物,让当时的汉民族对世界有了更广泛的认识,珍禽异兽、珠宝香料、玻璃器皿、金银货币甚至黑奴(当时被称为昆仑奴),而大唐则把自己丰富的特产向外输出,主要是丝绸、瓷器与茶叶。在《丝路传说》的游戏中,当玩家进行贸易往来时,可以亲自体验交易这些物品的乐趣。遥想曾经,一队队骆驼或背着货物,或拉着驼车,在这条商道上挑战艰险,追逐财富。当时,如果有一队商旅能够成功地从中国贩运一批货物抵达东罗马帝国,即使扣除路上的损耗与各地关卡的税收,他们的利润仍有数十倍之多。中国的丝绸是如此受到欢迎,与至于丝绸之路中段西段的各国想尽各种方法想将蚕种带回自己的国家。传说,一位小国的国王迎娶了中国的公主,公主将蚕种藏在自己的头发之中带到了这个国家,而两个基督教僧侣又在这个国家弄到了蚕种,他们将蚕种藏在竹杖中(一说挖空了的木杖),将之带到了今天的黎巴嫩、叙利亚一带。于是丝织业不再由中国专有。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能够生产出一样优秀的丝绸,世界上最美丽的丝织品,仍只有在中国才能得到。
文化使者
唐朝的文化是世界的瑰宝,而让世界了解到汉文化博大精深的正式这条丝绸之路。
唐朝文明是当时世界上最为灿烂的一个文明火种,而这一时期丝绸之路在传播文化上起了更为关键的作用。中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便是在这个时期经由阿拉伯人传向西方,让西方人第一次放下了手中的羊皮,极大地推动了阿拉伯与欧洲文化的发展。中亚、西亚各民族的穿著、饮食、音乐、舞蹈也源源进入中原,当时长安甚至有专门的白人舞蹈家和东罗马的魔术师卖艺,使西方人有了以出访大唐为荣的流行。而在这些文化往来中最具传奇色彩的莫过于经丝绸之路西行取经的玄奘法师了,他为求佛法历尽艰辛抵达天竺(今印度),带回的经卷不但极大地促进了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而且还成了研究当时印度历史文化的重要史料。他的经历被吴承恩神话之后,便成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著《西游记》。除了佛教之外,其他的教派也蜂拥来到中国大陆,梦想扩大自己的教域,祆教、摩尼教、景教以及新兴的伊斯兰教这个时候也正式传入我国,使唐朝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中心。
海上远行
当然,大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可以成为丝绸之路的象征,但并不是丝绸之路的终点。从这里向东,丝绸之路一直延伸到新罗(今朝鲜、韩国)、日本。来自新罗、日本的遣唐使与商旅、僧人,将大唐的宝货、文化带回到自己的国家,成就了今天独特的日文化,成为丝绸之路的最东端,汪洋的尽头。
安史之乱燃起战火、藩镇割据加剧战乱,大唐帝国的光芒在这些腥风血雨中渐渐黯淡下来,而吐蕃的崛起更是给丝绸之路沉重的打击。唐中后期,随着盗贼横行,气候恶劣,丝绸之路渐渐变得乏人问津,取而代之的是逐渐成熟的航海技术及随之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原因有多方面,一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衰弱,二是航海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指南针在航海上的使用,三是海运的运量要远远超过陆运,在种种驱使下,更多的商人投身到了航海的征途。
当时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要比两汉时期远一倍,其起点是今天的广州,向南穿过南中国海,经马六甲海峡抵达室利佛逝(今印尼苏门答腊一带的古国),再经马来半岛西岸,到达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印度,再从印度向西北达过阿曼抵达波斯湾顶端的巴士拉,从这里可以转为河运最终达报达(今巴格达)。当时,商船从广州到巴士拉需要三个月的时间。这条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广州通海夷道”,这一时期的海上通商,不但使丝绸之路在大洋上重现辉煌,也为此后宋元时期发达的海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丝路•盛唐
唐文化在文化史上占有异常重要的地位,也是炎黄子孙永远的骄傲。唐朝的强悍、昌盛、文明,都使之成为中国封建王朝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期。《丝路传说》的冒险活剧正是在这个昌盛繁荣的大时代下拉开帷幕,讲述绚丽演义。大唐时期的丝绸之路,以及建立在其基础上的特有丝路文化都走向了巅峰。那些发生在东西方之间、丝绸古道上的通商往来,文艺交流,战火纷争,在《丝路传说》中都惟妙惟肖,鲜活雀跃。而唐代作为文化中心所体现出的建筑艺术和宗教地位,也能在《丝路传说》发现并反复玩味。出生在长安城中,游走于游龙戏水,荷花衬月的唐朝古道,品位红墙碧瓦下的国色天香,置身血雨腥风中的漫漫征途,,沐浴盛唐文化的光辉;游慈恩寺,出玉门关,战莫高窟,沿天堑长路,直奔异国他乡!
编辑:梁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