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调查
昨天,我们报道了大一女生休学跑到杭州和网友结婚,父母撰了好几个月的低保费买到车票赶到杭州,可是找寻女儿的线索渺茫。稿件见报后,今天,我们又接到一则因沉迷网络而让家庭陷入困境的家庭故事。这则故事更加发人深思,因为这个孩子还是一个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因子女迷恋网络而陷入无助的家长不在少数。仅团市委青少年热线的粗略统计,这方面的求助就占了所有热线量的10%。
因为网络,孩子伤透了你的心吗?因为网络,孩子几乎成为你不认识的陌生人吗?因为网络,孩子似乎忘记了亲情了吗?如果你有这样的难题,如果你有这样的秘密,请打进时报热线0571-85055000说一说吧。
为了你的孩子,为了我们的未来,我们要让这些孩子远离网络。我们会为你找一位家庭教育或心理专家,让他拯救你的孩子。当然,我们也欢迎这样的专家、有经验的家长,成为我们的救助志愿者。你愿意去拯救别人家沉迷网络的孩子,请打热线0571-85055000吧。
为了这些沉迷网络的孩子,今天起,我们将开出“网络与父母争孩子”系列调查报道。
“网络与父母争孩子”系列报道之一
儿子迷失网络 父亲断绝关系 母亲想找个人把他拉回来
□见习记者 胡育萍 文
时报记者 江 波 摄
儿子恋上网络不肯读书,丈夫一气之下把儿子赶出家门。和儿子一块“流浪”在外的林妈妈,把所有委屈咽下了肚子。“丈夫不理解我,还让我和儿子划清界限”,林妈妈苦笑着,“你说这可能吗?”
想到了跟踪儿子
“现在,一看到网吧,我是又恨又想掉眼泪。”儿子小冬(化名)今年才高一,还没满18周岁,林妈妈觉得那些接收未成年人的网吧实在太可恶。
上周六,林妈妈想到了跟踪孩子,希望可以借机把接收未成年人的网吧端掉。团市委青少年热线为此还专门请了两个网络监督员,帮助林妈妈。
记者和林妈妈一起,守侯在校门外近3个小时,期间,林妈妈断断续续地讲起了他们家的事情,讲起因为儿子而改变的这个家。
一切都是因为网络
一年前,儿子小冬(化名)如愿考上了杭州一所重点高中,家里给他买了台电脑作为礼物。可没想到,这成了小冬迷恋网络的开始。
一开始,小冬只在网上聊聊天、打打牌,不知何时开始迷上了一种叫“传奇”的游戏。林妈妈的记忆里,儿子就是在今年5月份放春假那会开始,玩得特别疯狂,不让他玩就不做功课。
对林妈妈来讲更可怕的一件事,是一个月前小冬的一次失踪———销声匿迹两天两夜。
林妈妈发疯似的骑着车穿梭在杭城的大街小巷,看见网吧就往里冲。有些网吧,一听林妈妈要找孩子就不让她进。林妈妈只能说是找丈夫。可是,她仍然没能找到小冬。
小冬是在清晨回来的,整个人萎靡不振,衣服上一股烟味。他说在同学家玩,是同学穿着他的衣服进网吧。之外,就没有任何解释。
好好的家庭面临解体
小冬爸爸是个很爱读书的人,从小对小冬的要求就很严格。看到儿子竟然为了网络游戏,口口声声说“不要上学了”,他难以忍受。
“小冬回来后,他爸不给孩子吃不给孩子睡,把床都拆了。天渐渐冷了,我就在地上搭个木板让他睡觉。”
零用钱少了,家里的电脑也被爸爸上了密码,父子俩的关系急剧恶化。争吵起来,小冬有时还要去推爸爸。“我丈夫的个头比儿子小多了,动起手来,他反而吃亏。”最后,爸爸把儿子赶出了家门。
一个月前,林妈妈带着小冬,在米市巷租了间房子住下了。她没有想到,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就这样处在破裂的边缘。
“孩子他爸脾气太倔了,还要让我和儿子断绝关系!你说这怎么可能?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我怎么舍得呀!”说到这里,林妈妈的眼眶红了。
“我就想找个人把他给拉回来”
自从和儿子搬出来住之后,林妈妈就把儿子管得牢牢的。除了买菜,下班基本上就呆在家里,也常常去接儿子放学。租的房子里有一台小冬表哥送的二手电脑,因为内存小,小冬玩不了大型的网络游戏。林妈妈和小冬约定,周一到周五不许上网。
学校里,周五晚上不用晚自习,周六下午3点多就放学,这两个时段是林妈妈最担心的。小冬的那次“失踪”就在周五放学之后。
“儿子太不懂事了。”林妈妈不止一次地讲这句话,“大人为他好,他怎么就体会不了呢?”为了这个家,为了儿子,林妈妈流了不知多少次眼泪,可是换来的却是儿子冷冷的一句:“我不想看到你这样。”
“我就想找个人把他给拉回来。”
跟踪结束
我们聊了很久,好不容易等到小冬出校门了,林妈妈马上转身躲进了一座房子。
记者和两个网络监督员因为没有自行车,只能跑步跟着骑车的小冬。我们发现,小冬是往家的方向骑。最后,林妈妈在租房的楼下发现了小冬的车子。
“今天他怎么按时回家了?我都有点感动了。”林妈妈说了这么一句话。
昨天,记者又给林妈妈打了电话,得知小冬这几天晚上都是挺准时回家的。不过,林妈妈的言语中,还是透露出对即将到来的周末的“恐惧”。
至于小冬爸爸那边,一直没有把孩子接回去的意思。“他一天不把学习搞好,他爸是不会原谅他的。”
现在的林妈妈,就希望生活能平静些。“时间最好能过的快点,只要孩子能考上大学,一切问题都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