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举报违法“网吧”少了
今年暑假,上海市文化稽查总队开出的“夏令热线”有点冷。举报电话日均不到10个,不及往年同期的一半。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变化。因为,以往举报最集中的“热点”—— 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的现象,今年明显减少了。
上海通过堵、疏两张“药方”,终于使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的顽症得到了有效医治。
未成年人远离网吧
曾几何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网吧,牢牢吸引住了孩子们。游戏、网恋、色情网站……对于自控能力和识别能力都较差的未成年人,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家长和老师心急如焚,却束手无策。不少家长含着眼泪投书媒体寻求帮助。
今年2月19日,全国网吧专项整治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上海立即成立了由市文广局和工商、公安、通信管理、文化稽查、教育、财政和法制办、文明办、团市委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小组,督导网吧专项整治。几个月来,本市共出动5万人次的执法人员,检查网吧11000余次,处罚接纳未成年人的网吧225家次,7家网吧被停业整顿,两家被吊销执照。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的行为受到有效遏制,由1月的6.4%降到了3%。
除了执法人员,本市还有一支729名义务监督员。他们有的是中小学青保教师、街道居委干部,也有的是市民巡访团成员、退休人员等。他们好像一群尽职的啄木鸟,在全市1300家网吧巡察,只要发现网吧内有未成年人的身影,就在第一时间向稽查队举报。杨浦区延吉街道还组织了一支由300余名中小学生组成的“暑期绿色网吧卫士队”,在社区11个网吧门口,劝告未成年人远离网吧。
有关方面还利用各种技术手段,严把网吧准入关。据悉,一套上网身份验证设备已经研制成功,今后,到网吧上网者只有持本人身份证或社保卡,刷卡验明身份后才能上网。此外,一些网吧还安装了拦截黄色信息的系统,净化网络。越来越多的网吧业主也自觉加入拒纳未成年人的行列。
校园社区建绿色网吧
然而,不进社会网吧,并不等于将网络对未成年人全部“封杀”。整治网吧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让网络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服务。
初三的小许同学以前一放学就去学校附近的网吧打游戏。4月份,小许却突然宣称不去经营性网吧了。这个变化,就来自于小许所在的清华中学有了“校园网络新天地”。小许说,学校网络虽然游戏种类少些,但还可以查找学习资料,能够满足自己上网的需要,另外,校园论坛也很有吸引力。
在卢湾区,像这样的“校园新天地”已遍布所有中学,还建成了有5万册图书的网上图书馆。网上的信息由教育局和学校双重把关,而且上网卡的芯片规定了每人每天上网时间最多2小时。
本市的一些社区也开出了“绿色网吧”。在新华社区信息苑,18岁以下的青少年凭一张免费发放的少儿卡就可以来上网,成年人则凭社会公益卡上网。未成年人的上网时间要得到家长授权,一次上网最多不超过3小时,还时常开展免费的动漫培训等课程。这样的信息苑,本市在年底之前将增加到100家,覆盖每一个街道。
网络是个奇特的空间,它可以是将孩子牢牢缠住的黑色王国,也可以是让孩子在信息时代自由飞翔的新世界。
本报记者邵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