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儿王以超
TOM Online和灵通网撞线成功,但对于上市通道中的诸多中国网络公司来说,尽管实现盈利,尽管中国网络业格局正在告别“三大对一百小”,纳斯达克的时间之窗仍不会长久开启“对于中国互联网企业而言,今年是相当关键的一年。”TOM互联网(TOM Online Inc.)CEO王雷雷说。3月1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个曾是清华大学跳高队队员的30岁CEO虽然难掩
疲惫,但终于有松一口气的感觉:TOM Online经过10天的全球路演,于3月10日、11日分别在纽约香港两地上市,成功融资约1.7亿美元。
同样疲惫却又兴奋的还有掌上灵通咨询有限公司(Linktone Ltd.,以下简称“灵通网”)CEO杨镭。总部位于上海的灵通网于3月4日在纳斯达克上市,在首次公开发行(IPO)中募资约8596万美元。在杨镭眼里,海外投资者对中国网络股的态度是“宏观上渴望,微观上谨慎”。
前有携程旅行网去年12月纳市融资7560万美元,现有TOM Online和灵通网成功上市,后有盛大、腾讯等一长串正等候在上市通道里的互联网公司,外加卓越网、阿里巴巴成功私募;3721、易趣网被大玩家收购……“市场的机会窗口不可能永远打开。从目前进入上市通道公司的数量可以看出,现在确实是上市的热潮。”易凯资本CEO王冉说。他相信,在今后六至九个月间,这一轮上市热潮的窗口仍会敞开。
此番上市的TOM Online和灵通公司均为无线增值服务的代表,他们与电信运营商合作,提供WAP、彩信、短信等多项无线增值服务,网络公司负责开发服务内容,并将服务推向市场,运营商则提供基础设施平台和计费平台。
TOM Online于八个月前开始从李嘉诚麾下的TOM集团(TOM Group Ltd.)分拆,作独立上市准备。其网站定位为“专注于无线增值服务的门户网站”,TOM互联网2003年收益为7707万美元,纯利润1960万美元。灵通网则主攻无线增值娱乐服务。灵通网招股说明书上显示,2003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为1660万美元,实现盈利360万美元。
由于业务内容相似,据《华尔街日报》在两公司路演阶段的报道,共同基金IPO Plus Aftermarket Fund分析师保罗·巴德(Paul Bard)表示,投资者尚无法对两家公司的业务作出区分。但他同时指出,市场对中国网络公司的股票需求极为强劲,两家公司的股票发行正逢其时。
“Timing (时机)很重要。”企业上市成熟度和市场成熟度碰撞在一起,成全了灵通和TOM Online的上市。
两家公司的路演见面会因王雷雷的强势和杨镭的温文而风格迥异。但在面对海外投资人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担当起同一样的角色——由于“无线增值服务”的商业模式在欧美国家并没有类似的成功参照,在说服投资人时,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教育市场”。
“每场路演的介绍部分只有30分钟,但我们至少要花上三分之一的时间来向投资者解释中国市场、无线增值服务的商业模式、短信文化、‘SMS一代’等概念。”杨镭说。
投资者们最关心的问题亦围绕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模式展开——中国运营商与网站合作能否持久?会否有一天改变分成比例?这种商业模式在未来是否能像过去一样高速增长?
尽管两家公司都是靠这一商业模式完成从亏损到盈利到高速发展的过程,但投资者对行业前景仍不无疑虑。
灵通网在IPO中共发行641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初发价为每份14美元(每份ADS等于10股普通股)。上市首日开盘价为19.01美元,当日收盘比初发价上涨了24.43%,但此后就持续下跌。
TOM Online在美国香港两地共发10亿新股,其中80%在美国向机构投资者发行,另外20%则在香港创业板向个人投资者发行。在IPO中,公司获得接近50倍的机构超额认购,美国存托凭证(ADR)初始发行价为每份15.552美元(每份ADR等于80股普通股),在港初始发行价为每股1.5港元。
TOM Online在两地上市后成绩并不理想。美国上市首日收盘价为15.58美元,仅比始发价微升3美分。“李嘉诚概念”也未能在港奏效,挂牌首日收盘价为1.4港元,跌破了发行价。
一位专精于互联网企业融资业务的投资银行人士,在分析TOM Online开局不利的原因时指出,此前由于TOM集团涉足业务过于繁杂,涉及区域过广,而导致品牌市场定位不清。而分拆后的TOM Online和母公司TOM集团之间,更容易产生品牌混淆。
王雷雷称,TOM Online在分拆后将专注于互联网业务。约50%的所融资金将会用于收购与现有业务互补的国内门户网站和增值服务技术商、内容商。
受大市影响,市场对两只股票的反应未如预期中热烈,这虽然会对接下来要上市的中国网络公司价值评估有一定影响,但就中国互联网融资前景而言,却并非坏事。“长远来看,一个相对理性的市场会为后来者提供一个更长的时间窗口。”王冉说,“如果股价在热潮开始时就炒得很高,一旦有公司出现问题,后来者的路就会被彻底堵死。”
在众多的“后来者”中,网络游戏运营商盛大网络(Shanda Networking)无疑最让人期待。据道—琼斯通讯社报告,盛大计划于第二季度在纳斯达克上市,募集1亿至2亿美元资金。
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去年的销售收入达13.2亿元,比2002年增长了45.8%。而盛大2003年9月一个月收入即达1.2亿元,盛大的游戏盈利模式在中国已被证实非常成功,但海外投资者是否能接受这种模式仍是未知之数。此外,盛大名扬天下的网络游戏《传奇》仍陷于与韩国游戏开发商的知识产权纠纷中。集富创业投资副总裁周政宁认为,如果这一纠纷不尽快解决,那么尽管盛大盈利状况好,公众投资者也会因不可控风险太大而退缩。
可能会比盛大要走先一步的是通信服务供应商腾讯科技(Tencent Technology Ltd.)。据道—琼斯通讯社报道,腾讯计划最早于4月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计划募股金额在2亿美元左右。
当“融资”又一次与互联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被人们热烈地谈论之时,四年前的寒冬仍不算遥远。比起过去一边每天数网民数量、点击率数量,一边想像收入、打造虚拟资产的情形,今天的互联网公司无论是业绩水平、还是管理水平都渐趋成熟。能经过寒冬存活下来的公司大多于2002年左右开始盈利,收入渐具规模。
“互联网行业当时买的就是梦想,估值都是按照收入的倍数来算。公司是否赚钱并不重要。”高盛亚洲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事唐葵说,在今天的投资人眼里,互联网和传统行业分别已不大,盈利状况、现金流、利润、企业增长速度、商业创新度都是投资者们所看重的。事实上,新一轮融资热潮中,许多互联网公司已不再单纯是在线上运营,如携程就有一整支的销售队伍,与酒店、航空公司紧密合作;灵通网也有一百多人在全国各地,和营运商一起开拓增值业务市场。
在投资市场上,经历过“泡沫”破裂的风雨飘摇,互联网公司本身和投资者都更为冷静。“在1999年、2000年的时候,中国的互联网在海外上市,并没有可参照的基点(bench mark),股价只能按美国的走。美国的疯了,中国的也就跟着疯了。”现在,有了三大门户走在前面,携程等也陆续上市,中国互联网在资本市场上垒起了自己的历史,有了评估市场和企业价值的参照标准。
与上一轮上市的三大门户网站相比,今天意欲在资本市场分一杯羹的互联网企业多已找到自己清晰的商业模式,并在这个模式上创造了一定规模的收入和利润。其中一些商业模式能在国外找到可对照的成功例子,如门户网站有YAHOO!可比,商旅网站有EXPEDIA可比。这类网站在融资过程中相对更易被海外投资者接受。但也有一些带有中国特色的模式也成功了。唐葵认为,这说明中国的市场很大,各种方式都是有机会成功的。
随着商业模式的清晰和细化,和讯网CEO谢文认为,互联网的格局再也不是过去的“三大对一百小”。“2001年三大门户占市场份额的80%。现在按收入算,三家加起来30亿左右,占整个互联网产业的不到一半或者一半左右,慢慢这个份额就会被挤压到占市场的1/3份额。”他说。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网络游戏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