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2年到2003年,国内网络游戏玩家呈现了爆炸式增长,据CNNIC公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总数已经达到8000万人,用户最常用的网络服务中,休闲娱乐已成为继获取信息之后的第二大主要目的,网民选择“网上游戏娱乐”已占28.6%,并呈上升趋势。
网络游戏何以如此火爆?文化部市场司司长刘玉珠一语道破天机:“爱玩是人类的
天性,只要人类爱玩的天性不变,游戏产业就有远大的前途。”
“一个人,一把剑、一个风云时代,一个悲喜、宏伟、传奇的故事,有人情、有友情、有亲情……进入了网络世界,就像读一本情节曲折的小说,看一部火爆电影,听一个动人的故事,看一部感人的电视剧。一幅幅美景、一首首音乐、一段段诗文,不断刺激着视听……网络游戏的特色魅力还不止于此,主动地参与,全身心地投入,体验另一种生活,谱写属于自己的故事……”这是一位网络游戏玩家对网络游戏的评价。
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新的娱乐方式,将动人的故事情节、丰富的视听效果、高度的可参与性,以及冒险、悬念、神秘、刺激等诸多娱乐元素融合在一起,为玩家提供了一个虚拟而又近乎逼真的世界。
网络游戏因为有趣、好玩、吸引人,也容易让玩家着迷、上瘾。所以网络游戏一问世,各种批评就纷至沓来。其中来自教育界的批评尤为激烈。有人认为孩子玩游戏会影响学习,会让人“玩物丧志”;也有人认为网络游戏会让人在虚拟世界里迷失理性,走入迷途等等。有人甚至将网络游戏和“色情”、“暴力”划为等号,到了谈网络游戏色变的程度。
玩游戏真的能“玩物丧志”、真的会“迷失理性”吗?网络游戏真是“另类”文化吗?
中国社科院媒介与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曾作过一项调查表明,上网玩游戏与孩子学习下降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主持这项调查的教育专家卜卫在研究中还发现,能正常交友、正常生活、生活环境健康的孩子一般都不会受上网、玩游戏的影响。倒是本来就不正常的孩子更容易迷恋上网络,他们借助网络游戏来逃避现实。他认为,对这部分孩子来说,没有网络游戏,他们也会沉迷于别的。一些教育专家也认为,部分孩子因为玩游戏影响了学习,根本原因并不在于游戏本身,而是孩子的现实生活出了问题。
来自国外的一些研究表明,适量地玩计算机游戏对孩子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反之,对培养孩子收集、整理、分析、计划、创新等方面的能力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英国官方的家庭调查报告显示,较长时间地玩游戏对孩子的行为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另一项研究表明,喜欢玩计算机游戏的孩子更“聪明、有活力和易于成功”。有媒体报道说,在美国,许多孩子就是通过一个《卡门?圣地亚哥在世界什么地方》的计算机游戏而学习基础地理知识的。而在游戏的大国韩国,人们普遍认为网络游戏对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增强团队精神有积极作用。网络游戏《传奇》在韩国就是专门为高级白领量身定做的,目的是为了让白领们在游戏中增强团队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客观地讲,网络游戏像任何娱乐产品一样,都有其积极的一面。除去一些品位不高、缺陷严重的游戏,大多数游戏都具有启迪智慧、丰满人格的作用。在网络游戏搭建的虚拟世界中,参与者除了得到娱乐、学到知识之外,还可以经历真实世界中的各种体验,如友谊、竞争、协作、团队精神等。
不可否认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新生的娱乐方式,本身还不够完善,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目前在我国游戏市场唱主角的仍是海外公司的产品。在这些舶来品中有不少人类文明的精华,但其中也不乏色情、暴力等糟粕。个别游戏甚至有明显的种族歧视,为战争和侵略歌功颂德。此外,网络游戏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所传递的社会价值观对玩家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在现实社会中搭建起来的网络世界绝不会是一方净土。因此,对网络游戏除了宽容地认知外,更需要及时引导和有效管理。
逐步走向成熟的本土网络游戏商也意识到这种不可推卸的文化责任并付诸行动。盛大网络就在2002年率先推出了一系列青少年保护措施,如“限时卡”和“少年卡”计划,以防止学生超时上线影响学习和休息。此外“网络游戏通用引擎研究及示范产品开发”、“智能化人机交互网络示范应用”两个项目被纳入国家863计划,标志着我国将大力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健康的网络游戏。
我们有理由相信,借助国家政策、法规、舆论引导和道德教育等综合手段,通过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面努力,我国的网络游戏一定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