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读者给报社打来电话,反映其在玩网络游戏《传奇3》的过程中,其游戏装备因被网络游戏运营公司怀疑“来历不明”而删除,而这套装备是他花费人民币近三万元从《传奇3》其他玩家那里购得的,因运营商“打击外挂”而把这笔虚拟财产一笔勾销,对此他表示很不理解,与运营商多次交涉均无结果。
随着我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不断拓展,网络虚拟财产纠纷也与日俱增。网络虚拟财产
已经具备了真实财产的基本特性——已成为目前法律界基本认同的观点。
如何制订相应的法规保护上千万网民的相关权益和网络财产权,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3万元购得游戏“装备”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这位读者向记者反映,他在十一期间准备玩《传奇3》的时候,发现自己账户已被封停,他根据界面显示联系了游戏运营商光通公司的客服热线,后经过交涉,该账户虽被解封,但账户中的顶级装备已被删除。
这位姓何的读者表示:此套装备是他花了近三万元从《传奇3》的其他玩家那里购买的,其中包括:社区3级+1强度+2幸运的“破山剑”一把(6800元);6级+1强度+1幸运+1攻击速度的“屠龙刀”一把(4800元);“战神头盔”一个(1000元),“毁灭项链”一根+“武圣戒指”一对(共2500元);各加2攻击“阎罗手套”一对(3000元)。
在网络游戏中,游戏装备交易是相当活跃的一个市场,几乎所有网游社区中都能看到相关信息,目前已出现专门交易装备、代练的网站,有玩家甚至以此为业,专门花时间练成“利器”再高价卖给其他玩家而赢利。比如说《传奇3》中两把“破山剑”就叫出三万元的天价。
而就是在这样频繁且交易额不菲的网财买卖中,不法之徒利用装备交易诈骗钱财的事情也时有发生。网游公司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对网财交易中出现的任何情况概不负责。但实际上,网游公司对玩家私下交易可以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一位网络游戏业的资深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了其中实情:“众公司之所以对私下交易采取暧昧的态度,因为‘私下交易’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起到繁荣游戏的作用,但是一旦出事,网游公司又负不起这样的责任,只能重申自己不主张离线交易的立场。”
“装备”来源各执一词谁来保护玩家“虚拟财产”
曾有人把游戏外挂比喻成电影盗版,此次何先生与光通争执的焦点,起源于《传奇3》的外挂问题。
光通方面认为“游戏装备来历不明”,对此广州光通市场部相关人士的解释是:“我们公司在什么时间发放什么样的物品是有数据记载的。”并指玩家被封的设备是通过非法程序即外挂复制得来。“就像你买了偷来的汽车,必须上缴一样。”
何先生再三声明自己的装备不是“来历不明”:“我在买装备的时候非常小心,每一件装备都是向游戏中的玩家购买的物品,有些是该服务器到目前为止推出的唯一物品。与此同时,何先生还把交易玩家的银行账号、手提电话、游戏账户等情况提供给了光通,希望配合光通方面查证,证明自己的装备不是复制而来。
据一些游戏玩家分析:出现这种情况有以下几种可能,除了光通所说的“使用外挂”情况外,可能是厂家在测试的时候把物品留在服务器中,“不过这种可能性很小,”第三种情况是游戏自身的“BUG”(缺陷)问题,“但也绝不排除网络公司内部有人私自出售装备”。
到底何先生价值三万元的装备是通过复制得来的,还是像玩家猜测的那样,到现在还没有明确的答案。
何先生对网游公司“说我装备非法就非法”的决定也颇有看法,如何解决这样的网财纠纷,已经成了法律界人士关注的课题:已有学者提出,是否应该由一个第三方机构,保存玩家数据资料,但落实到法律法规层面,肯定还需要一段时间。在此期间,类似的纠纷一般还只能由网游公司“说了算”。
-声音
读者欲报案,警方感头痛
“网财”未获法律认可
在何姓读者投诉过程中,光通娱乐的相关人士给何先生的答复是:在碰到账号被盗、玩家装备被网游公司封屏的情况下,通常的解决办法是向警方报案,在有可靠第三方陪证的情况下,网游公司会配合警方的调查。
随后,记者致电公安局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处,对方表示,像涉及到用户装备被封的问题,其实是属于企业内部经营问题,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范围。
遇到账号被盗的情况,可以采取两种措施,一种是找客户服务部门投诉,或是持户口簿到当地派出所备案,但在法律对虚拟财产没有硬性规定的情况下,派出所民警在执行中也有相当的难度。
法律界人士曾指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网络游戏的私产被盗,基本还达不到新《刑法》中规定“互联网犯罪”的程度;在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上又存在着对“财产”概念上的盲区。现实社会中相应法律条款的缺失,往往使受害玩家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网财”应建“追踪机制”
专家建议网游支付行为需经银行
北京大学科技法法学博士、北京道和律师事务所的娄耀雄律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网络财物应建立“追踪机制”,应该完善网上追踪系统,这样出现问题后可以找到责任承担人,做到有责任可查。
他认为目前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利用现实世界中成熟的支付系统——银行,由运营商和银行联手,所有支付行为均通过银行,“开始的时候可能会不方便,但实际上却可以一劳永逸”。
专题撰文/本报记者李宽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