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游戏 | 新浪首页

新浪首页 > 游戏世界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为EQ而执着 玩家年龄层趋向成熟
http://games.sina.com.cn 2003年03月17日 15:04 新浪游戏

  当中国的网络还刚刚在起步的时候,当在文字MUD中沉寂了多年后,当网络游戏世界还是一片混沌的时候。一款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图形MUD所带给我们的冲击绝对不亚于一枚重磅原子弹。逼真的效果、奇幻的背景、每个玩家鲜明的性格,这些现今看来如此普通的原因却成了我们当时如痴如醉的理由,毫无疑问我们“深陷其中”,连接上网络进入游戏便开始了另一段人生,大家在游戏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完全脱离现实的感觉,我想这也正是网络游戏的最高境界吧。但是,随着国外的网游慢慢“流入”国内,直至“涌入”,玩家的选择多
了起来,而宽带的出现与普及带来了上网人群数量激增、网络事业发展欣欣向荣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问题――人群素质参差不齐,人群年龄低龄化。一款出色的网游开始没落了,刷屏、BUG、PK、骗子更加速了它的消亡。虽然服务端是第三方开发模仿官方的系统,本身的缺陷不言而喻,但玩家的不成熟、不理智、不负责任的行为却是最终导致它消亡的主要原因。

  现在,EQ来了。这款同属一个时代的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3D网络游戏游戏来了,没有铺张的宣传,只有朴素的那一声:我来了。但这足以吸引千万想要重温旧梦,找回与好友共同驰骋平原的惬意感的老玩家,以及众多跃跃欲试、想要经历老玩家经历过的风风雨雨的新人。根据相关机构调查显示:游戏更多的是流行于那些处于人生观、价值观成形期的青少年,他们分不清真善、好恶,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根据中国社科院的有关学者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五城市青少年运用互联网状况进行了调查,数据结果显示:青少年上网的用户中,男生略多(56.6%),年级越高,用户比例越高。上网高中生占样本高中生的56%,初中生占样本初中生的36%,小学生占样本小学生的25.8%。在全部接受调查的青少年总体中,初中生所占比例最高,为42%,其次是小学生和高中生。我国初中生的平均年龄为14岁,正处于身心的成长发育期,虚幻的网络世界与现实脱离、不分良莠地接触到有害信息与诱惑极易使之迷失方向。其自身性格、心理尚不健全,性格特点尚不定型,自我控制能力较低,当遭受无端冤枉或过激责备时,马上就会想到毁灭自己或其它过激的行为,故被称为“世界上最脆弱的苇草”。有了前车之鉴的UBI更懂得玩家群体的综合素质以及游戏环境的培养对一款游戏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而EQ的游戏规则以及管理机制也正是为此而开发的。经过史学院在各个服务器上进行的统计调查,我们得到了一份EQ玩家年龄分布的表格,其中26-40岁的玩家占了EQ玩家总数的15%左右,他们大多具备可观的经济收入、及其丰富的社会经验、各具特色的人格魅力使得他们大多成为EQ各个行会中的骨干分子,起着引导其他玩家更好的去理解EQ精髓的作用。而20-25岁的玩家则占了65%左右,他们拥有一份工作、几年来在社会上积累的社会经验、较完善的世界观人生观,使得他们能够比较理智与冷静的面对一些问题,这个玩家群体是EQ玩家中的主力,他们担当了大多数的交互活动,比如RIAD、探险、参与官方活动等等。?-21,占玩家总数30%左右的这部分玩家群体属于EQ的新生代,他们大多来自于其他网络游戏或者第一次接触EQ,由于年龄以及阅历的短浅,造成了这部分玩家其中的一些人对EQ的曲解,一些不冷静的举动也多在他们身上发生,但他们有朝气,生气勃勃充满想象力,对于事物的探索欲是其他玩家所不能比拟的,有了他们EQ中才会有更多的刺激,这也正是时代赋予他们的特征。

  在游戏中,老一辈的玩家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身体力行的行动感染着周遭的朋友,中生代玩家则追寻着老玩家的步伐朝着那种境界不懈努力,GM那看似“多余”甚至被人讥为“多管闲事”的管束游戏中骂人、刷屏、骗子、恶意PK等的行为则正是为了给所有玩家营造出一个相对善良平和的游戏环境,让那些桀骜不训的新生代玩家能够在这个环境中茁壮成长,而非堕落。。。

  很多时候我都暗自庆幸自己能够接触并且深入EQ,而没在当时放弃。因为除了乐趣,EQ给了我很多其他网络游戏中所没能找到的东西――老师。这个老师并非课堂上的,而是生活中的,他们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为人处事的原则,以及善恶分辨的基准,很多很多我想要吃很多亏才能获得的宝贵经验我都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这是EQ带给我的超越其他任何一款游戏的“宝物”,我至今仍然很受用,这也让我的家长改变了对网络游戏的部分偏见。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一款网络游戏能有如此的效果,实在是太惊人了。从此,EQ在我的心中永远的占据了一个位置。

  当我开始结交能教会我很多做人道理的EQer之日,也正是我开始执着于EQ之时。




 相关链接
 无尽的任务专区
 《无尽的任务》交流论坛
评论】【推荐】【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7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