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电子竞技杂志:伪球迷和伪电子竞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2日 10:11  电子竞技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文/冯寅

  我有一个朋友,平时几乎从来不看足球,但是在这次世界杯期间,不仅经常凑到看球的地方,每逢朋友还要兴致勃勃的侃上一番,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是球迷。倘若同行的朋友中有不看球的人,那和他人侃起球来必然更加兴起,一种身份上的优越感油然而生。

  我猜想,中国这个平均10个学校才能有一个足球场的国度里,断然是没有那么踢球人数的;中国国足水平之差,也不可能成为国民的精神支柱;至于欧美列强,在政策上都属于狼子野心,日韩邻居,民心上也素不待见,因此完全无功利和无国界的纯足球爱好者肯定还达不到全民皆兵的程度。于是乎,“伪球迷”的说法开始流行起来,成为当下的热点。

  伪球迷的存在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因为媒体是有强迫性的,尤其是在世界杯这样全球性的传媒环境中,你不关注这项赛事便等于丧失了话语权。但中国的伪球迷又与别处不同,他们不仅不想丧失话语权,还要夺走他人的话语权,明明是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却又拿出一副不容置疑的样子。

  明明没有耐心看完一场比赛,却可以和别人争得面红耳赤,无人理睬还好,如果弄出了火药味那必然召集党羽拉开架势,不战到痛快淋漓誓不罢休。好好的一场娱乐活动,也能够变成某些人意气和作秀的舞台,针锋相对的程度比起比赛本身更加激烈。

电子竞技专栏作家冯寅:伪球迷和伪电子竞技
“伪球迷”

  “伪”这个字近年来在中国的网络常被提起。不仅有“伪球迷”、“伪爱国主义”的说法,连一些人的生理特征都未能幸免,比如最近非常流行的“伪娘”。“伪”字辈群众的本质特点,就是借一方水土发泄自己的情绪,而且绝不容反对。他们只是通过“载体”找到了“对手”,至于剩下的事情就和“载体”就无关了。

  还有些伪球迷并非不懂球,他们有自己的观点,但却因为看不惯某些人的言论和行为,继而针锋相对,不惜失去立场。姚明刚去NBA打球时,国内上至媒体下至球迷全部欢呼声一片,但凡有姚明的批评声,立刻会被扣上不爱国、不懂球的帽子,本来应该客观看待的事情,被一些伪球迷和伪爱国主义人士搅成非是即否的二元法则,继而分裂成极端对立的姚蜜和姚黑,国内篮坛的舆论环境,也开始变得乌烟瘴气,难有净土。

  在我电子竞技工作的这些年里,我看到电子竞技之中也存在大量的伪电竞迷们。这其中同样有大量的“蜜”和“黑”们,也有道德卫道士和爱国主义战士,甚至还有在游戏中作毙、谩骂为乐的人。在他们看来,电子竞技已经不是一种娱乐方式,而是考验你人品如何、是否爱国、是否会欣赏人等等一系列标准的平台。

  我在三年前看国内某知名电竞网站论坛的时候,还时常能看到技术分享和探讨的帖子,而现在则几乎完全没有这样的风气。尽管这样的场景和电子竞技项目更新的缓慢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当初单纯激情时代的电子竞技,也确实是离我们远去了。

  关于电子竞技之中不良情感,我认为有以下三类最具有代表性:

  第一类是明星。有些电竞fans对于自己喜爱的明星,犹如拜入了江湖门派,一日为师,终生护驾。比赛打赢了就是XX之神,打输了就是发挥失常,常用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黑任何人都不需要理由。荷兰兽族选手Grubby,早前因为几条负面新闻导致“瓜黑”群起,只要出现Grubby的名字,无论什么场合,都是列举事例,然后骂完收工。

  且不说Grubby负面消息是否属实,如此锲而不舍的攻击陈年旧账有何意义?再比如Infi,造塔多了就是战术太猥琐,而且居然还能上升到“人品问题”,甚至“毁了魔兽”,Infi如果有这等本事估计连春哥压力都很大。更有甚者,假借fans之名,最爱做落井下石之事,对选手并没有应有的尊重,所有的评论只是为了抒发情绪。

  这里也有个例子,某此奥运会上,当时中国女乒一姐王楠未能夺得金牌,一位在王楠父亲开的饭店吃饭的顾客饭后拒绝给钱,理由是“你们王楠欠我们全国人民一个冠军怎么算?”如此强盗逻辑恐怕在电子竞技中也屡见不鲜。

  第二类的爱国主义情感。自从电子竞技被国家正式纳入体育项目以来,爱国主义便成为广大电子竞技迷们最高思想道德手册。一有重大国际比赛有些人必然群起激昂,国手打赢了就是民族英雄,打输了就是丢人现眼,然后一大堆“专业人士”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点名批评,千错万错也不在话下。

  关于电子竞技中的爱国情感,且不说现在电子竞技还没什么影响力,即便电子竞技以后能成为奥运会项目,成绩也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2008年有一次WE应邀参加了魔兽世界竞技场的表演赛,但因为签证问题3名队员只去了2位,所以在美国临时找了一位华人选手才得以继续,但却由于队伍磨合的原因惨败。

  消息传来,国内顿时炸开了锅,最大的呼声就是“给中国玩家丢脸”,最多的建议就是“当时应该弃权”。一场表演赛尚且将国家挂在嘴边,要是他们这是去打奥运会,那岂不是万死莫辞。

  说到爱国不能不提一下最近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的“69shengZhan”。本来是一起普通的追星事件,但在一些“爱国人士”的煽动下被无限放大,并迅速形成了网络上数万人参与的**行动。本次对战的双方基本可以认为是80后对90后,开战的理由是90后对韩国明星过于疯狂,必须对其进行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对于双方的是非对错这里暂且不加讨论,但是这样的行为算是爱国么?充其量只是借着爱国之名排除异己罢了。只不过爱国旗号一旦打出,受过长期先进性教育的人们立刻感觉“义不容辞”,对事件本身却从不思考,甚至失去理智。这代人敏感而又脆弱的神经,此刻是多么淋漓尽致。

电子竞技专栏作家冯寅:伪球迷和伪电子竞技
三星赞助的WCG

  第三是电竞和网游。电子竞技玩家一直都很排斥网游,这是有理由的,因为社会对网游和电竞的区分不开,以至于很多网游中的负面新闻都担在了电竞头上,而网游赚的钱却只能让电竞兴叹;不过电子竞技玩家对网游玩家有优越感,以至于每提到网游必须坚决抵制划清界限才能算是“真正”的电竞迷,这个却看不出有什么理由。作为游戏的两种不同类型,给玩家带来的是两种体验,为什么电竞玩家认为自己高人一头呢?

  电子竞技玩家的优越感大致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电子竞技的操作体验远胜网游,因此网游是没有技术含量、无聊、幼稚的游戏。其实这样的判断过于主观,因为操作也好平衡性也好,只是特定游戏类型的一个衡量标准,而非所有游戏的通用法则。你认为操作和战术是一种绝佳的游戏体验,那么网游玩家为什么就不能喜欢团队合作和角色扮演的游戏乐趣呢?第二则是电子竞技的体育属性,因为我们是体育项目,所以网游必须低我们一等。那么电竞作为一个体育项目,怎么不跟足球去比一比呢?这样一来颇有刘备“卖草鞋中我政治成就最高,搞政治中我草鞋卖得最好”的意思,实在不能让人信服。

  以上三类情感,与其说是电竞迷与伪电竞迷的分水岭,不如说是我们如何客观的去看待电子竞技。对于电竞迷来说,真正的热爱是长久的、发自内心的,且不带过多的名利色彩,并努力塑造一个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而对于正在艰难求发展的电子竞技来说,这个环境尤为重要。

  专栏作者冯寅简介:

  冯寅,《电子竞技》杂志记者、资深编辑。常年深入各大电竞赛场做专题报道,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和独特的视野,为《电子竞技》杂志策划和执行了大量的电竞专题和深度评论。

电子竞技专栏作家冯寅:伪球迷和伪电子竞技
冯寅

  行业文章如《电竞“网”事》、《明天我们去哪里游戏》;人物访谈如《Sky:梦想的天空》、《Infi:独立宣言》,还包括一些小说和战报如《瘟疫》、《小兵传奇》等都得到广泛的好评。去年愚人节广受大家喜爱的“《电子竞技》特讯:Sky将登陆国外联盟”也出自冯寅手笔。


编辑:大天使

转发此文至微博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